7月24日深夜,天等县龙岩社区“青空间”灯火通明。经过30多个小时、1600公里的长途跋涉,西安明德理工学院“科技筑梦·文化润心”暑期社会实践队携带着成箱的科普器材和非遗教具抵达这里,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留守儿童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暑期礼物。
7月31日下午,闭营仪式在“青空间”举行。共青团天等县委员会团委副书记梁梦莹出席仪式,与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师生共同为表现突出的“小小科学家”“非遗小传人”“语言小使者”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。
图一: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共同展示画作《锦绣山河,热爱祖国》
五天来,实践队围绕“科技启蒙、非遗体验、语言拓展、家国情怀”四大板块,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丰富课程。
——科学实验课上,牛顿摆、国旗升降台、双螺旋桨飞机模型等教具一字排开。队员用“推搡小伙伴”的比喻讲解动量守恒,孩子们亲手组装模型,当五星红旗随摇柄缓缓升起、飞机模型呼啸而过时,掌声、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图二:科学实验课上留守儿童亲手升起国旗升降台
——非遗工坊里,剪刀翻飞,红纸化作“壮乡凤凰”;皮影灯幕后,“刘三姐”唱起山歌。硬笔书法课上,队员刘杭霖写下“家”“国”二字,三年级学生小琪第一次用钢笔工整写下“中国”,轻声说:“我要寄给在广东的妈妈。”
图三:非遗课堂里,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剪出“壮乡凤凰”
图四:灯幕后,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同台演绎皮影《龟兔赛跑》
——英语角中,单词转盘飞转,“apple——banana——China!”壮语、普通话、英语交替响起,当三种语言同时喊出“China”时,孩子们的世界地图悄然扩大。
闭营仪式上,巨幅国旗在屏幕展开,全体肃立合唱《歌唱祖国》。快门响起,孩子们把亲手制作的黏土火箭、硬笔书法高高举过头顶,与志愿者、老师留下最灿烂的笑容合影。
图五:志愿者协助孩子组装麦克纳姆轮小车
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由共青团天等县委员会、共青团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委员会、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联合举办,旨在以“科技+文化”双轮驱动,为留守儿童打造“七彩假期”,助力乡村人才振兴。
(来源:西安明德理工学院;责编:刘铮)
扫一扫分享本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