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林业大学“手拉手”实践团兴安盟行:红绿融合调研赋能文旅,生态支教行动筑梦童心

2025年7月12日至19日,北京林业大学“手拉手”实践团13名成员深入内蒙古兴安盟,于阿尔山地区、科尔沁右翼前旗兴安北京小学及五一会址等地,圆满完成了“红绿赋能·童心筑梦” 实践活动,双向推动红绿融合文旅调研与生态文明支教行动。团队通过生态调研、校园支教与红色研学三维联动,探索“红色基因”与“绿色生态”协同发展新路径,助力区域文旅升级与生态教育普及。

在为期一周的实践中,团队于前期阶段聚焦阿尔山生态资源展开深度调研。成员们深入景区腹地,系统采集大量影像素材,并高效回收100余份有效调查问卷。依托这些详实的一手数据,实践团精准剖析游客行为模式,识别出影响旅游吸引力的核心短板,并厘清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痛点。针对问卷反馈中凸显的游客安全问题,团队同步重点排查了森林景区烟花爆竹售卖等安全隐患。这些基于深度调研的分析结论与风险排查结果,为景区管理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与针对性方向。

(图为实践团在阿尔山调研的合照 实践团队带队老师 王文雯 供图)

实践中期,团队采取“生态支教”与“红色研学”双线并进策略。在兴安北京小学,聚焦构建“基础课程+特色赋能”二维育人体系,通过覆盖教学全链条的标准化工作机制,确保支教实效。团队以“大专题主导、小拓展补充”的多元形式,运用互动演示、可视化教具及情景模拟等创新手段,将生态保护与科学知识转化为适龄化课程。重点打造了防鸟撞生态科普与AI前沿技术启蒙等特色课程,并同步拓展文学、地理、音乐等素养内容,辅以“1对2”个性化课业指导夯实学生学科基础。

(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校方在兴安北京小学门口合照 实践团队带队老师 张玉倩 供图)

同步推进的是五一会址、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等红色资源调研,团队通过文献研读与革命旧址实地考察,系统梳理了内蒙古革命斗争历程与民族团结历史,并挖掘红色历史与绿色生态的深度互补基因,为后续设计“红绿融合”研学路线奠定基础。聚焦“红绿融合”战略命题,成员们深感“坚守信仰的革命精神”与“守护青山的生态使命”在价值内核上的高度契合。

(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五一会址参观 实践团队队长 刘瑶 供图)

实践后期,团队整合多维数据,撰写涵盖旅游现状分析、红绿融合旅游路线设计及安全隐患排查的调研报告,并创新性地将生态文明支教成果转化为书面教育手册,为科右前旗实现“景区课堂化、课堂趣味化”提供实践方案,为科右前旗文旅及教育提质注入青年智慧。

此次实践以“红”铸魂、以“绿”育新,北林学子通过红色研学寻根脉、生态调研开良方、支教育人植梦想的三维创新实践,不仅成功探索出“红绿资源互哺、文旅教育共生”的兴安盟特色发展路径,更在青少年心中根植守护绿水青山的信念,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。

扫一扫分享本页